治理与党建
一、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石。
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为政。提升决策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公司治理,在原动力层次谋求突破。
1、深化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理顺四个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
2、围绕着提升决策质量,创新前置程序与党委会运作机制;
3、深化董事会建设,探索科学的董事会运作机制;
4、探索远见型,高决策质量型决策机制;
5、实践治理绩效管理,打造科学的董事会绩效评价体系;
6、探索三重一大事项的合理,动态辨析,把握重大事项与核心决策;
7、深化研究参股,合资,上市,打造产业基金等形态下的党建与治理;
8、深化研究深化混改导向下的公司治理创新;
9、探索新时期国资大监管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国资委,两类公司,国有企业三层级主体的治理与党建。
二、破除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若干迷思
1、嵌入治理不是对原三会一层权力的再分配,再制衡;2、党建进入治理是真正落实四个自信,五位一体,践行中国方案的关键;
3、党建进入公司治理是从纯美式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迷局走出,平衡员工,客户,社会,产业,股东等多者利益,探索多元利益平衡下的可持续,社会价值,产业价值,顾客利益,员工利益,股东利益的动态长期平衡;
4、前置程序是方向保障,不是代替决策,是原则,方针,价值,伦理判断;
5、党建落实在国企里面是把之前的隐性管理显性化,透明化,议事规则化,制度化。表达出我们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6、党建进入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怎么发挥好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做好高质量前置程序。
三、党建必须根植于治理的先进——党建是中国式制度创新的组成
1、对党建的认知:党委会的权利范畴应覆盖三重一大,并且前置于董事会的决策。在具体抓手上,采用利我条款、抑制他人条款的植入,配合加强党建十步法进行实现。
2、监管企业党建: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有机融合、完善机制、文化引领等方面与国企改革发展有机结合。
3、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党建:如国开投集团作为我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首批试点,在党建工作上以党建为保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六个强调”内容,把党的建设和党的意识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中。
4、集团公司多层次党建:集团公司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一个中心”,着力强化“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这一个理念,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混合所有制(含上市公司)企业党建:如国药控股在集团总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组的支持和领导下,制定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试点方案》并勇于实践把试点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八个探索” 。
6、兼并重组国企的党建:应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党组织在企业重组中的参与和监督机制,促进企业合并重组的顺利进行和健康稳定发展。
7、党委(党组)决策体系的打造:要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8、规范董事会建设与党建:如西南证券董事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在公司章程中增加“第五章 党委会”,公司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把方向、管全局、保落实开展工作。
9、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与党建:如招商局集团各类生产要素大都与市场接轨,发展关键在于如何选好、用好人才,依照市场化机制创新人才的选聘与激励,通过市场化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增能减”选人用人,集聚了人才、传导了压力、激发了活力。
四、“六方”决策筛选模型:
党建工作对公司治理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可以从方向、方针、方略、方案、方操、方便等六个方面进行筛选。
五、党建嵌入公司治理:党委参与决策——重大事项范围界定
党组织参与决策的内容主要应当体现在“三重一大”事项上,随着法人治理结构和党建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的重大问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决定的重大举措;
2、企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3、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针;
4、企业资产重组、产权转让、资本运作及大额投资中的原则性方向性问题;
5、企业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及修改;
6、企业合并、分立、变更、解散及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和调整,下属企业设立和撤销;
7、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的选聘、考核、薪酬、管理及监督;
8、提交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的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9、重大安全生产、维稳等涉及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方面所需采取的重大举措;
10、向上级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
11、其他应由党委会参与决策的事项。
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强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
建立完善第一议题制度,明确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建立完善跟进督办制度,健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机制。建立国有企业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完善国有企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2、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坚持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党建工作贵任制考核,积极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找准基层党组织服务生产经营、联系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2020年研究制定加强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3、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20字”标准,健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选贤任能制度,建立完善区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2020年修订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探索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2020年出台加强中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企业领导人员交流,加大优秀年轻企业领导人员培养选拔力度。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重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特殊领域紧缺人才队伍建设。
七、激励企业领导人员担当作为,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激励企业领导人员担当作为。
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地方在对企业家教育培养、管理服务、正向激励等方面探索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坚持公私分明、功过厘清,制定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对程序合规的投资、混改、重组、资产交易等产生的正常损失,按商业原则公平判断是非,以较长周期客观综合评价功过。
2、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加强对企业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集中、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和单位的监督,突出“三重一大”决策和重点经营环节的监督,强化对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持续加大国有企业反腐败力度,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肩、不想腐体制机制。
八、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加强党建十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