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省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基本形成,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高新技術企業數、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等創新主要指標明顯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保持全國第一方陣并爭先進位,初步建成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創新型省份。
1 科技創新能力更大提升。初步探索出一條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新型舉國體制的安徽路徑,突破一批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在更多領域實現并跑領跑。全社會研發(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8%左右,其中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達8%左右,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達到80人年,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爭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2 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善。以國家實驗室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攻堅力量梯次發展格局初步形成。“雙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院所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積極創建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力爭總數超過250家。
3 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更加高效。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融合水平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力爭年均增幅達12%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7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之比達1.6%左右,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
4 創新協同效能更大提高。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破除,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活力充分激發,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治理能力和效率明顯提升。
5 科技創新生態更加優化。科技創新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健全,科技供給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科研誠信監督體系不斷完善,激勵和支持創新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基本形成。全省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穩定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上。
到2035年,全省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更加成熟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重大突破,建成高水平科技強省和創新型省份,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附件:關于印發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
市級以上創新載體達到 27-30 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 60 家,產值超 50 億元企業達 6 家,戰略 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突破 200 家,重大海洋科教創新平臺落戶新區
南府辦〔2022〕27號;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5家,擁有國家級孵化器總數達7家,國家級眾創空間5家和國家級星創天地7家,各類國家級創新創業平臺32家
隴政辦發〔2022〕50號;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0.6%以上,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2%以上;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1%以上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年均增速16.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0家,中小型科技企業數量超過達到50家
市級以上創新載體達到 27-30 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 60 家,產值超 50 億元企業達 6 家,戰略 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突破 200 家,重大海洋科教創新平臺落戶新區
深化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全方位融合,全鏈條改造;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加快實現數字政府“整體智治;構建惠民便民的數字社會方面
惠府〔2022〕36號;學前教育實現新發展;義務教育邁上新臺;高中階段教育跨入新階段;高等教育實現新跨越;終身教育獲得新成果;教育治理取得新突破
金政辦發〔2022〕17號;綠色轉型成效更加顯著;環境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系統功能穩步提升;環境安全取得有效保障;環境治理效能明顯增強
貴政辦發〔2022〕20號;公路里程突破11000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到19%;新增干線鐵路3條,支線鐵路2條,鐵路運營總里程超330公里
江府〔2022〕19號;貨物進出口額達到2200億元,年均增長9%左右;年均實際吸收外資金額不低于55 億元;吸收外資金額不低于275 億元
慶政辦發〔2022〕71號;以中心城市-縣城-特色鎮梯次銜接,功能配套,用地節約的1+7+N城鎮化發展體系發育成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
武政〔2022〕20號;堅守山體綠線;嚴控湖泊藍線;保護耕地紅線;實施生態系統修復;開展水環境治理;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
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更加穩固;糧食總產量保持在 27 萬噸;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 100 億元,農村居民人均28500
贛建城〔2022〕19號;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安全格局得到有效保護和修復;污水收集處理效能明顯提高
國發〔2022〕14號;強化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分析;運用數字技術支撐構建新型監管機制;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優化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
貴政辦發〔2022〕22號;高標準農田面積累計建成224.6萬畝;糧食生產面積保持在4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45萬噸以上;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6%以上
武政〔2022〕20號;堅守山體綠線;嚴控湖泊藍線;保護耕地紅線;實施生態系統修復;開展水環境治理;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
李慶民(創澤董事長)出席2022世界智能大會,進行協同創新 賦能智能產業發展的主題演講,探討人工智能領域的融合創新及產業發展的路徑和方法
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更加穩固;糧食總產量保持在 27 萬噸;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 100 億元,農村居民人均28500
贛建城〔2022〕19號;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安全格局得到有效保護和修復;污水收集處理效能明顯提高
國發〔2022〕14號;強化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分析;運用數字技術支撐構建新型監管機制;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優化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
博恩思醫學機器人 卡諾普機器人 星時代宇航科技 科工微電子 阿泰因機器人 縱橫大鵬無人機 華棲云科技 精工華耀科技 布法羅機器人科技 時代星光科技
解讀了百度智能云全新升級的智能對話平臺UNIT 7.0及三大引擎的技術先進性與應用價值,幫助企業促進營銷與服務的一體化升級
貴政辦發〔2022〕22號;高標準農田面積累計建成224.6萬畝;糧食生產面積保持在4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45萬噸以上;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6%以上
推動毗鄰地區設施共建共享和跨省市協同應急處置固體廢物;推進畜禽糞污專業化利用處置或就近就地綜合利用;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2022〕16號;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強化生物實驗室建設,搭建區域內“1+N”公共衛生應急專業實驗室網絡
創澤具有自己的機器人生產線和生產車間,可獨立進行機器人的生產,組裝和調試等一系操作;搭建了測試場地,對機器人運行進行全方位的測試
創澤機器人公司榮獲好品山東品牌,人工智能產業揭榜單位,人工智能抗疫優秀企業,機器人應用優秀場景名單推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等眾多行業大獎及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