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025 年,努力建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 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社會共同參與的隴南市應急管理 體系。全市應急管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明顯增強,應急 響應、指揮、處置能力明顯提升,重大安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形勢進一步好轉,事故災難明顯減少,為推 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積極推動我市應 急管理體系和防救能力建設再上新水平。
以“一案三制”為統領,進一 步健全完善了隴南市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以全市 “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為總攬,以各縣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 38 個 市本級專項應急預案為基礎,以鄉鎮、企業應急預案為分支,全 市涵蓋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各領 域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與國網隴南供電公 司簽訂了應急聯動戰略合作協議,與甘南州、廣元市、阿壩州、 天水市應急管理局簽訂了市級應急系統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 了應急救援跨行業、跨省聯動機制,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機制逐步健全
全市應急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大對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 援隊伍、應急志愿者隊伍的專業救援設備投入,全市消防救援、 森林消防救援、隴南軍分區應急民兵、武警隴南支隊、非煤礦山 救援、公路搶險救援、電力、通信和社會救援共 12 支隊伍結構 不斷優化,技術力量不斷加強,應急快速機動反應能力明顯提升
宜府辦發〔2022〕34號;各級人民政府要做好應對氣象災害的資金保障;氣象部門應建立和完善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信府〔2022〕4號;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案體系;涵蓋危化企業,人員密集場所等多個重點行業,10家非煤礦山,51家加油站,2家一般化工廠錄入風險點危險源管理系統
晉政辦〔2022〕21號;建成1個急救中心,4個急救分中心,12個急救站,配備46輛監護型救護車,28套車載急救設備,4套急救站急救設備,急救體系不斷完善
諸政辦發〔2022〕34號;新建諸暨市人民醫院暨南分院,傳染病收治能力達到3.0床/萬人以上;核酸檢測能力達到單管24萬管,全科醫生達到5.0名/萬人以上
昆政辦〔2022〕39號;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級,對應響應分級為Ⅰ級響應,Ⅱ級響應,Ⅲ級響應,Ⅳ級響應,堅持防大震,救大災的底線思維
邯政字〔2022〕18號;健全領導指揮體制;完善應急管理責任機制;完善應急管理協同機制;完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會商機制;健全輿情應對機制
昆政辦〔2022〕41號; 防災減災救災政策規范逐步建立;災害監測預警預報體系日趨完善;防災減災設防水平進一步提高;自然災害應對能力明顯提升
淮應急〔2022〕32號;災害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氣象監測精密度達到88.75%,公眾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覆蓋率達到95%,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內
臨政辦字〔2022〕90號;通過書面方式向上級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部門報告疫苗安全事件信息,緊急情況下可通過電話方式報告,初報,續報,終報,核報
涼府發〔2022〕9號;應急管理機構專業人才占比超過60%,應急管理部門綜合行政執法裝備達標率達到100%,新增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率達到100%
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設定了13項主要指標,設定了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等7個方面任務
設定了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深化應急管理法治建設,提升風險防范化解能力,提升應急信息支撐能力,凝聚公共安全應急合力等7個方面34項主要任務
蕪應急〔2022〕57號;應急管理體系趨于健全;風險防控能力全面提升;應急救援水平顯著提高;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共建共治共享基本實現
安政〔2022〕10號;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安全生產水平顯著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全面加強;應急救援實戰能力大幅增強;應急綜合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肇府函〔2022〕117號;七大工程推動規劃目標任務落地實現,包括補短板工程,市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工程,智慧應急信息化建設工程,固根基工程,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2022〕16號;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強化生物實驗室建設,搭建區域內“1+N”公共衛生應急專業實驗室網絡
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提升;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高,完善各類預警信息發布手段;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裝備配備達標率95%以上
韶府〔2022〕12號;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管理干部專業培訓率達到100%;災害事故應急能力顯著增強,年均每十萬人受災控制在15000以內
宜府辦發〔2022〕28號;加強氣象風險預警預報;組織避險轉移;開展人員搜救;采取緊急處置措施;開展醫療救治;安置受災群眾;搶修基礎設施